为什么要推进课程思政建设?
一是在课程建设过程中,教师往往主要关注课程内容的深度与难度、教学方式的先进性与互动性等,对课程的育人功能重视不够,造成课程建设与课程思政脱节。
二是课程思政实践中生搬硬套和“贴标签”空洞说教的现象较为常见,导致课程思政变为“课程+思政”,无法将思政元素有机融入课堂教学中,以达到润物无声的育人效果。此外,部分教学主管部门对课程思政采取指标式要求和功利化评价,也影响了教师开展课程思政的积极性和创造性。
课程思政实施方案?
课程思政是指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到各个学科的教学中,以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和人文素养。以下是一份课程思政实施方案的范例:
1、确定课程目标:在课程开始前,需要明确课程的目标,包括思想政治教育、学科知识和综合素质培养等方面。
2、设计课程内容:根据课程目标,设计课程内容,包括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、学科知识的深度和广度、综合素质培养的内容等。
3、教学方法:采用多种教学方法,包括讲授、互动讨论、案例分析、实践操作等,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。
4、考核评价:对学生的考核评价应该包括思想政治教育、学科知识和综合素质培养等方面,以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。
5、社会实践:在课程结束后,可以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,如志愿者活动、社区服务等,以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实践能力。
总之,课程思政是一种全面的教育方式,可以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、学科知识水平和综合素质,为学生的未来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。
课程思政的作用?
上海市近年来推行的“课程思政”改革提供了一套有价值、可推广的“上海经验”。目前全市“课程思政”整体试点校12所、重点培育校12所、一般培育校34所,基本实现全市高校全覆盖。各高校已建设“中国系列”课程近30门,综合素养课程175门,近400门专业课程申报开展试点改革。
课程思政目标?
1、课程思政的根本目标是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。
课程思政是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手段和重要举措,因此,要准确把握课程思政就要首先准确把握立德树人的内涵。
2、课程思政的主要任务是在各门课程中开展思想政治教育。
目标的实现,需要任务的科学划分及落实完成。大学生政治道德培养、理想信念教育,若仅通过思想政治理论课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传统途径去实施,就难以体现协同一致和全方位覆盖,会导致主阵地抓不牢、形成教育盲区。
二、实现课程思政目标的路径
1、改革高校管理和评价体制、制度。
首先,应在管理体制上明确课程思政的主体责任。
2、加强学习培训,提高广大教职员工思想政治道德水平。
课程思政的实施基础是协同育人,一是所有课程教师的教学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协同,做到隐性教育与显性教育相结合,确保理论方向上的同向通行。
3、组织课程团队,深入挖掘课程思政元素、教学方法等。
在学校党委相关部门、教务处的统筹下,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指导下,根据本校专业结构和学科特点,组织建立课程思政教学团队。
还没有评论,来说两句吧...